黄湾镇 [切换站点]
热门站点
桐乡市(便民发布)
同城头条  >  品质海宁  >  寻味“虾王”传奇③丨海宁斜桥→全国各地:一粒虾苗的漂流日记
寻味“虾王”传奇③丨海宁斜桥→全国各地:一粒虾苗的漂流日记
前天 20:43   浏览:456   来源:海宁人网
1


编者按2006年,当钱豪杰第一次将澳洲淡水龙虾的种苗放入斜桥镇的虾塘时,连最懂行的老渔民都摇头:这外来的‘红钳子’,在江南水乡活不过冬天。”谁也没想到,19年后,当初不被看好的“红钳子”,竟摇身一变成为赫赫有名的“虾王”,撬动亿元产业,让全国80%的澳龙工厂化精培苗烙上“海宁制造”的印记

这份从质疑到惊叹的逆袭,藏着太多不为人知的奋斗与探索。一起来看这一场跨越半个中国的“虾王逆袭”。

在海宁市斜桥镇鸿海养殖的

智能化育苗车间里

指尖大小的澳洲淡水龙虾苗

被装进充氧塑料袋

乘冷链车开启千里“漂流”——

有的赴陕西西安扎根北方春棚

有的到江苏太仓落户稻田



西安篇
虾苗“漂”出全产业链


920日,陕西鸿海澳龙水产基地热闹非凡,正值澳龙收获季,养殖户李女士带着100多斤澳龙赶来,按市价能卖5000元左右。基地负责人王旭升介绍,这里澳龙年产量约10万斤,合作50多家餐厅,常年供不应求,如今已建成涵盖种苗养殖、成虾回购、酒店餐饮的全产业链,年销售额破千万

43岁的王旭升与澳龙的缘分始于12年前。当时西安水产养殖品种传统,他网上发现澳洲淡水龙虾后,专程赴海宁斜桥找鸿海养殖负责人钱豪杰拜师2013年,在钱豪杰指导下,他从海宁引进4万尾虾苗起步

北方冬冷春晚,澳龙喜暖的习性成了难题。王旭升与钱豪杰探讨后,采用“早苗春棚”模式,提前投苗、围网标粗,延长上市周期,攻克越冬产卵关键技术,让澳龙在北方站稳脚跟

如今,他每年稳定供应500万尾优质苗,苗种产值达350万元一半供周边养殖户,一半发往全国,还在广东阳江建300亩基地,实现全年养殖,年产20-30万斤。

为打通销售端,王旭升接连开起三家澳龙餐厅:2020年设虾塘体验店,2021年开“俊东家蓝龙虾”店,2025年在市区开高端商务餐饮分店。他还结合西安口味,研发“西安限定”油泼龙虾,吸引食客成“铁粉”。如今,他的全产业链年收入超2000万元,让海宁虾苗在多地开花





江苏篇
创新“稻虾菊”共富模式


在江苏太仓浮桥镇丁泾村轩轩农场,80后农场主张明轩刚从稻田虾网倒出活蹦乱跳的澳龙,催货电话又响起。从20亩稻田到300多亩综合种养基地,从卖普通小龙虾到成为高端餐饮供货商,张明轩坦言:“全靠从海宁斜桥‘漂’来的虾苗。”

2016年,张明轩启动家庭农场时跟风养小龙虾,因市场竞争激烈、虾规格小,下定决心寻找差异化品种。2018年,他网上看到鸿海养殖的澳龙,当即来到斜桥见钱豪杰。深入了解后,决定试养澳龙,首年引进1-2万尾苗,高存活率和过硬品质让张明轩坚定信心。



有了靠谱虾苗,张明轩大胆创新,在稻田种植从江西引进的金丝皇菊,打造“稻虾菊综合种养”模式水稻为虾遮阴,虾粪肥沃稻田,菊花还能额外增收。

“每亩投6000尾苗,每年要从钱总那拿200多万尾,苗价0.7-0.8/尾,成虾能卖50元一斤。”他算了笔账,水稻亩产600-800斤,龙虾亩产450斤,金丝皇菊每年收1万株,农场年产值超60万元,带动丁泾村约三分之一村民亩均增收1.2万元

 

如今,农场客户覆盖华联超市、大润发等,辐射上海、苏州周边水产市场,太仓不少养殖户也跟着搞“稻虾共作”,形成小范围产业辐射圈。

这趟始于海宁斜桥的“虾苗漂流记”

正书写斜桥澳龙产业新版图

让“科技兴农、合作共富”的故事

在南北大地不断延续……


扫码进入H5

沉浸式寻味“虾王”传奇

———

———

来源 | 大潮APP


头条号
海宁人网
介绍
推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