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原来就是为了方便人的
没它的时候,人挺自由
有了它,人成风筝了。”
这是2003年的电影
《手机》里的经典台词
如今20多年过去了
手机不仅成了每个人的生活必需品
也成了很多家长担心的一个问题
一到暑假
或许最让家长们感到崩溃的便是
电子产品的管理
为了让孩子和电子产品保持距离
家长们可谓是操碎了心……
每当假期来临,电子产品往往成为亲子矛盾的大爆发点,家长和孩子之间开启“斗智斗勇”的模式,有的孩子甚至用上了“兵法”:当父母都去上班之后,一些孩子单独或者跟老人在家,就放心大胆地开始玩起了电子产品。如果父母打电话过来询问,他们就以看书、做作业等理由搪塞,主打一个只要没有被抓现行,就不会承认。在父母下班回来前一两个小时,有些孩子还会主动停下,让手机散热,这一幕像极了部分80后、90后小时候偷看电视的场景。如今的学习,不只是单纯的书面学习,上网课、查资料、与同学交流,都离不开手机、平板电脑。当孩子以正当理由将电子产品拿去之后,有些家长会发现,说好的半小时使用时间,结果半小时复半小时,问起来就是在学习,问多了就是不信任,实在是左右为难。
而家长们为了避免孩子沉迷电子产品,则使出各种招数。大潮君询问了一些家长朋友,他们有的将孩子送去暑假班,有的送去图书馆,总之,尽量减少孩子在家的时间。“我把孩子送去暑假班了,一方面有人看着写作业,一方面也能让他少玩点电子产品。”王女士的孩子今年二年级,她透露,平时上学的时候不怎么玩,但是暑假一到,孩子就开始一天到晚平板电脑,“以前买平板是为了上网课,结果现在她沉迷游戏了,根本控制不住自己。”

有的家长则把孩子送到了乡下,或者是直接不给接触电子产品。“我给他买了很多乐高、书之类的,或者是带他户外运动。”家住马桥的吕女士,儿子今年9月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他的暑假生活安排得满满的,根本没有时间玩电子产品。

“我真是气到浑身发抖!拿她一点办法也没有。”说起这个话题,李女士深有感触。李女士表示,“刚放暑假的时候本来是想给孩子报个暑假班,但是她不肯去,我们也实在发愁。其实一开始没有管得那么严,七月份的时候都是让她玩一会儿的,但是小孩子自制力差,有时候一天下来一玩就是6个多小时。”“根本防不住!”为了防止女儿沉迷于电子产品,李女士另辟蹊径,既然藏不住干脆直接随身携带。“我每天出门都带走的,没办法,不然孩子根本管不住自己。”
家住海洲街道的乔女士,她的孩子还在上幼儿园,却很喜欢捧着手机刷视频,“之前玩手机太厉害了,眼睛都近视了,医生说不让玩手机,才消停下来。”
贝女士家的孩子9月开学就是六年级了,贝女士透露:“孩子说起班里同学都在玩蛋仔派对,我也给她下载了,由于没有控制时长,体检的时候发现视力有影响,后来就不让玩了。”

当然也有一部分家长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暑假适当玩一玩还是可以的,毕竟大人无聊的时候不也喜欢刷手机吗?更何况孩子。“其实跟孩子相处真的是个学问,有些孩子不愿意去尝试其他事情,所以就想着通过手机得到简单的情绪满足,这其实也是我们作为家长需要反省的。”家住海洲街道的李先生说,之前孩子朝他发火,说了一句让他印象深刻的话,那便是“不玩手机我干什么呢?我总不能一直看书吧。”
“其实大人也应该换位思考一下,大人也会忍不住想玩手机,但是我作为家长又实在担心他会沉迷于电子产品。”李先生表示。
青少年大脑前额叶发育还不成熟,对冲动的控制明显弱于成年人,抵御手机诱惑的能力普遍较差。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应尽量在孩子面前不玩或少玩手机。同时,不建议家长给青少年过早配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
暑假期间,青少年也要尽量按照上学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的时间。
多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增加孩子户外活动时间,帮助孩子发现更多有趣的事物,孩子自然就不会整天盯着手机。
孩子沉迷手机,往往是因为缺乏陪伴。多花时间陪孩子才是根本。家长可以利用暑假相对宽裕的时间,增加与孩子之间的互动。
手机也有其优点,关键是要教会孩子合理使用。
部分内容来源:全国少工委
记者/编辑:张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