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官镇 [切换站点]
热门站点
桐乡市(便民发布)
同城头条  >  品质海宁  >  今年高考在即,教育部紧急提醒!
今年高考在即,教育部紧急提醒!
2024年06月03日 09:37   浏览:2942   来源:海宁人网

SPSP_F96VZW~NR]OTQ15NCA.png

潮城之家 城铁相伴!点击关注

海宁人网微信公众号:hnr0573


海宁人在海宁免费发布便民信息

本地服务 2w+ 房屋出租 1w+ 公众号粉丝 9w+


高考是广大学子人生中的一次大考,关系考生切身利益,备受社会关注。2024年高考临近,广大考生正在积极调整状态、从容有序备考,而一些不法分子却受经济利益驱使散布涉考虚假信息、贩卖制造焦虑,甚至实施诈骗、诱导考生考试作弊,严重扰乱考试招生秩序。


为此,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整理了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典型案例,并郑重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务必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做到诚信考试



组织高考作弊

逃不过法网恢恢


【案例】2023年高考前,有不法分子通过QQ群等渠道向考生承诺将在高考考试期间向考生传递答案,考生只需将电子设备带入并将题目传回即可。经教育部及公安部等相关部门联合快速侦办,成功在考前打掉相关犯罪团伙。

【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组织的”“向考生提供试题、答案的”,。《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对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研究生招生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中组织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行为,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各地公安机关会同教育部门,对各类涉考违法犯罪活动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提醒广大考生,一定要增强法律意识,知法守法,不要一时糊涂,抱憾终生。

“李鬼”终难变“李逵”

以身试法不可行


【案例】某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美术与设计学专业统考中,两名“助考”中介人员找了一名大学生,为一名考生进行替考,被警方抓获。两名组织考试者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8个月和3年2个月;替考大学生犯代替考试罪被判处拘役5个月,缓刑1年。

【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组织的”“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的”,
,一些新技术手段逐步被用于国家教育考试管理,严防替考等舞弊行为。高考成绩虽然重要,但诚信的品质关系人一生的发展。

避开安检带“装备”

作弊未遂毁前程


【案例】2022年高考期间,某考生避开入场安检,违规携带手机进入考场,开考后拍摄试卷发至QQ群寻求解答未果,并被公安机关第一时间依法查获

【法规】高考是法律规定的国家教育考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明确规定,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的,应当认定为考试其所报名参加考试的各阶段、各科成绩无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考生在国家教育考试中携带或者使用考试器材、资料,情节严重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停止参加相关国家教育考试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部署开展高考手机专项治理,通过加强入场关、监考关等方式,坚决防范利用手机等高科技器材。考试期间,所有考生均在标准化考场、全程视频监控下参加考试;考试结束后,考场视频录像也会进行集中回放审看。考生应自觉遵守考场规则各项要求,服从考务人员管理,拒绝携带手机等违规违禁物品,遵守考试纪律。输了一场考试不重要,输了自己的人生才是得不偿失。


花钱保送不可信

没有“馅饼”有“陷阱”


【案例】某省家长收到一串不知名号码发来短信,随即又收到住校的“女儿”信息称,想报名参加某知名大学开设的培训班。家长爱女心切,与一个负责培训事宜的“张老师”建立了联系,“张老师”称交足30万元能“保送”至此名校。之后“女儿”和“张老师”两面夹击,以各种理由催促交钱,共骗取18万元


【提醒】高校招生录取有严格的工作流程。高考录取过程中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招生”“花钱保送”。考生及家长要高度警惕此类以“花钱能买大学名额”“特殊渠道录取”等为幌子的行骗。要从正规渠道了解、确认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对于某些不良培训机构与不法分子的虚假宣传考生与家长切勿轻信蛊惑,以致上当受骗,造成财产损失,贻误宝贵的复习时间。


高考志愿被篡改

信息泄露需警惕


【案例】某省一考生因与同学关系不好,利用同学的准考证号非法篡改高考志愿,导致同学受到影响。公安机关对该考生作出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省招办决定让受害人重新填报志愿,以维护高考的公平公正。


“占坑帖”当噱头博眼球

涉考“恶作剧”不可碰


【案例】2023年高考数学科目考试结束后,有辅导机构及部分网民发布部分试卷图片,自称“考前押中试题”,被疑泄露试题。经公安机关侦查,查明系恶意编辑“占坑帖”。其考前在有关平台发布无关帖子占位,考后再用试卷内容替换原有内容,帖子时间仍显示为开考前,造成疑似考前泄题的假象。

【提醒】律师和专家提醒,如果考生恶意发布此类信息,除违反了考试纪律之外,还涉嫌违法,情节严重的还会构成犯罪。如果培训机构或其他人员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发布“占坑帖”的方式,虚构考前能获得试题或者“押中真题”的信息,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则涉嫌构成诈骗罪。考生切勿为了娱乐他人,最后“愚了”自己。

内容综合来源:浙江考试、

点击下方“按钮”

合作商家

发布信息

发布广告

房屋出租


海宁人网

  海宁人网,是一个集“商家宣传”、“房产租售”、“生产加工”、“需求发布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致力打造海宁最有影响力的人才、资讯、服务市场。也是海宁知名的“综合资源服务”的平台。

mmqrcode1717056419371副本.png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拉你进群

海宁人网公众号图文详情

1714738289622634.jpg

海宁人网客服

在发布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来找我哦!

咨询电话:15988353553

+为考生们加油

期待你们取得满意的成绩

头条号
海宁人网
介绍
推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