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
海宁黄湾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
获批1.1亿元专项债
↓↓↓
这也是海宁市第一笔农业园区领域专项债,将进一步撬动海宁农业有效投资,盘活农村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动能。据了解,海宁黄湾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位于黄湾镇,由海宁市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组织、实施和建设,已纳入浙江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库。
这些新建项目 如何推动乡村振兴呢 一起来看——
走进农开区黄湾镇五丰村潮禾项目千亩水稻田,成片的稻田翻腾起细浪,金色的稻穗挂满枝头、颗粒饱满。
稻田间,一条宽阔的马路笔直延伸向智能化稻谷烘干中心。这个海宁最大的烘干中心日烘干能力达到600吨,已累计为全市2.1万亩小麦、3万亩水稻提供烘干服务。同时,自动化育秧中心已于今年8月底正式建成,中心拥有的大型水稻浸种催芽一体化设备,每小时育秧2000盘,可为全市3.5万亩农田提供机械化育秧服务。
这边是稻香弥漫,遍地流“金”,科技赋能不断夯实粮食保供。那边是“农田”变“良田”,精耕细作抓牢“菜篮子”,绘就千亩好“丰”景!
位于黄湾镇富江路南侧这片面积约1500亩的围垦地块,即将华丽变身。海宁黄湾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中的农田改造提升工程已经开工,将在这里实施场地平整、地力培肥、新建沟渠及机耕路等工程,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
“这片区域开垦改造后用于实施优质品种和新品种种植推广项目,规划用地性质为永久基本农田。”海宁市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主要种植作物为西蓝花、油菜、毛豆等蔬菜、粮油作物,打造成高标准农田,达到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的效果,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从空中俯瞰黄湾镇黄湾村,300亩现代化设施农业大棚被青山环绕,整齐划一分布在广袤的田野之上,壮美无比。高标准农业科技示范园——海宁市农业科技创新园就坐落在此,共富草莓项目、大学生农创客项目、北大荒北薯南繁项目等16个产业项目在此落地生根,不断提升海宁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
随着海宁黄湾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的加快推进,凤凰山脚下的这座高标准农业科技示范园即将迎来新邻居。“在凤凰山路的东北侧,这里将打造一个农业科创中心,建造先进的农业实验室,具备农业双创、成果展示推广、科学研究、科研办公、农村电商和农创主体入驻等孵化功能,成为一个现代农业公共服务平台。”该负责人介绍。
形象地说,不久的将来这些场景将在这里实现:各式各样的科技设备实时监测着土壤、空气和水肥情况;轻点手机,实时查看大棚里的温度、湿度;打开手机直播间,就可以买到特色农产品;农业实验室里,专家团队聚焦种子种苗研发加速攻关……
“依托‘互联网+’新技术、新平台赋能,海宁黄湾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将推动农业增产增效,为海宁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翅膀。”该负责人说。
黄湾镇作为闻名浙北的水果之乡,犹如一座花果山,一年四季有水果。每到上市季节,采摘游客涌动,一辆辆大巴车、私家车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尽管如此,水果销不完、销不好的困境也时有遇见。如何破解传统农业难题?海宁黄湾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给出的答案是:数智赋能。
“公共水果分拣服务中心的建成,将大大缓解水果滞销的难题。”该负责人介绍。
水果采后分拣,是一项传统而吃力的工作,果农根据水果的大小、外观进行分拣,肉眼更难分辨水果内部的品质问题。公共水果分拣服务中心将引进智能水果分拣设备,它在对水果进行“体检”时,不仅可像“外科医生”一样区分大小,还能像“内科医生”一样测量糖度、剔除病果,实现了快速检测、智能分选、精准定级。
充满智慧的应用不止一个。项目还将引进农产品气调保鲜库,气调保鲜领先于传统的冷藏冷冻保鲜,它通过调节库内的温度、湿度,控制氧气、氮气等气体含量,使贮藏的果蔬处于休眠状态,从而使得果蔬出库后仍保持原有品质。“有了这个保鲜库,可以让草莓、杨梅、枇杷、葡萄存储更久,降低损耗,从而促进果农增收致富。”该负责人介绍。
△项目效果图
公共水果分拣服务中心和农产品气调保鲜库将建在黄湾镇聚宝路南侧、菩提寺路西侧,建成后依托农业数字化管理平台,运用大数据、智能物联网、自动化等技术实现人、货、场三者之间的最优化匹配,从供应链、仓储到销售,全链条智慧化管理,提高黄湾水果效益、增强竞争力,助力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接下来,我们将用足用好专项债,充分享受政策红利,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加快推进项目实施,让现代化农业在这片良田沃野上有创新、有突破、有增量,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