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与日历

海宁在线-海宁人网,海宁房产,海宁招聘,海宁便民!海宁人【官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海宁人网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海宁人网视频号

QQ客服1

QQ客服2

    发新帖

    0

    收听

    0

    听众

    187

    主题
    发表于 2024-6-4 00:52:57 | 查看: 1277| 回复: 0


    封图:图虫创意



    2024年早已过去一个多月,我们迎来了新历元旦。对持续震荡的房地产行业来说,虎年代表的升腾气象让人饱含期盼。在新的一年里,房地产能够走出同样蓬勃的行情,有赖于新政气候,也有赖于企业的策略,更关键的是宏观经济的整体迈向,我们选定的狗年地产关键词正基于此。

    本文系狗年地产关键词系列三:细分赛道的机遇与挑战。



    代建既是“钱途”也是窄门

    短短两年时间,地产代建早已从蓝海弄成红海,布局玩家也发展到了近百家。

    近六年来,房地产公司讲起多样化赛道的新故事,都不免提到传统地产主业天花板已到,必须寻求第二下降点,这其中包括商业、长租公寓、物业、物流、新能源等。代建也这么,但有一点不一样,它盛行的背景是诸多房地产公司真的到了无法为继的程度,须要开辟出一条“生路”,赚点小钱以保留团队和公司品牌。

    1月18日,老牌国企招商蛇口也宣布成为代建新玩家,筹建代建专业公司,“统筹管理并举办代建业务”。国企代建派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可以承接会展中心、学校、医院等政府代建订单。

    新的行业趋势也在逐渐显露。

    一是充分竞争必然引起“内卷”。2023年,代建企业以低费率占据市场份额的现象频频出现,比如商业代建管理费报价1%,只要覆盖人员成本,没有收益也要做。也有不少代建公司对项目销售业绩做对赌,项目交付时却遇见下行行情,除了未能获得超额获益,还持续降低人工投入。

    实际上,“地产向上,代建向下”是个伪命题,尤其是商业代建,委托方的最终诉求是把房屋卖出去,假若整个区域甚至地产行业持续萎靡,代建也会相应地承压。为此,在后开发时代,代建既是“钱途”,也是窄门。

    二是“三大工程”带来代建业务放量的机会。新一轮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建、“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将带动近万万元规模的房地产投资增量,其中,政府代建需求充裕。

    三是乙方和甲方深度绑定,如蓝绿双城携手花样年,深度参与前者业务开发以促进其境内资产重组;绿城管理携手长城资产、长城国富置业,参与不良资产纾困代建。

    四是代建公司双双抱团。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多家代建公司传出抱团消息,如蓝城乐居与上海华宇集团,金科开发管理与世纪金源旗下腾云华力,腾云当代管理与四川建投,旭辉建管和上海住总、华远地产、浙江嘉兴经济开发区、大连德泰等达成战略合作。

    五是代建品牌的纷争将减缓,行业正从狂野生长向进一步规范化过渡。诸如1月,绿城管理宣布中止品牌授权,即代建项目不能再使用绿城品牌进行宣传销售等,房东纷纷指责:冲着开发商品牌买车,不到一年就被通知“撤牌”,项目涉嫌虚假宣传。这其中涉及代建作为轻资产业务,怎样进行品牌授权管理的问题。

    行业龙头绿城管理的业绩和资本市场表现等,让其他民企见到了代建业务的“光”。2023年,绿城管理的新拓代建费超百亿,环比增速超20%,和地产开发公司的悲喜并不相通。



    物管这头“现金母牛”瘦了

    多位物管高管曾用“长坡厚雪”形容物管行业的经营特点和行业前景:发展潜力足,空间大,须坚持常年主义。到了2023年,上市物企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许多变化。

    外部方面,资本市场退去。

    虽然物管的服务内容没有变,仍在为千万个新村提供“四保一服”(保安、保洁、保绿、保修和客服),甚至一再扩宽其服务边界,想做新村的天猫(社区零售)、贝壳(房产租售)、家装、教育等,但股债市场的投资者们争相撤出,激不起更多火花。二级市场上,多家大型物企或没有品牌的物管公司几乎没有成交量。

    据wind统计,截止2月3日,62家上市物管公司的估值加上去约为2114亿美元,而高峰时,碧桂园服务、恒大物管都曾创下估值超2500亿美元的纪录。现在,估值第一的是华润万象生活(517亿美元),超百亿的物企还有万物云、中海物管、碧桂园服务、保利物管和招商积余。过半数物企估值高于10亿美元。

    物企内部,为了保住地产母公司,物管公司一再被“抽干”,彰显为转让物管股权、给地产公司提供巨额欠款收不回去、开发商增值服务欠费、未售空置房物管费欠费等,关联预收账款急剧降低,频频上演卖物管向地产母公司追债的戏码。

    地产房子销售与交付直接影响着物管公司的业绩。当整体开发规模增长趋缓,物管公司须要在存量市场竞争,例如2023年的标志风波是万物云等公司“带资进场”引发争议。通过发展“两非一改”(非住宅、非开发商、旧改)新顾客来进行补漏,也是创收的主要思路。

    凭着稳定的物管费收入,物管仍然被关联房地产公司或投资者视为“现金母牛”。现在,“现金母牛”瘦了,但它仍然是“长坡薄雪”型、与民生紧密相关的行业。为此,怎么围绕C端、B端、G端顾客做好服务,怎么发挥物管在不同业态、空间之间的联接作用,是物管公司走出差别化需要思索的命题。



    房产中介受累

    2023年7月,上海市房地产中介商会发布报告,上半年,上海的2.7万名中介一共卖出2万套二手房,平均每人每位月的成交量是0.12套,折算出来,一名中介人员一年只能卖掉1.48套间。

    开单量持续疲弱,行业退局者降低。依据上海市房地产中介商会发布的报告,2023年上半年有104间计划或已取缔的分店,占比达11.1%。

    虽然是成交频度更高的租房业务,近些年来的形势也不容豁达。据贝壳研究院数据,2023年1—10月,个人住户转租房源明显降低,房源转租速率趋缓,各城市租赁房源成交周期均处于较低位水平。上海房源成交周期达到近2个月,上海超过2个月,杭州超过1.5个月,上海接近1.5个月,而在2019年1—10月,四个一线城市的房源成交周期均在40天内。

    2023年,随着房子、二手房交易的颓势,中介企业的交易额度下降显著。贝壳2023年一季度GTV(总交易额)为9715万元,环比下降65.8%;二季度GTV为7806万元,环比下降22.1%。到了三季度,贝壳GTV环比增长11.1%,其中,房子业务下降幅度较大,达26.5%。

    房子、二手房市场的持续走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问题都直接影响着中介企业的生存状况。2023年5月,Q房网深陷倒闭传言,即使Q房网随即辟谣,但Q房网仍不断传出欠薪消息,Q房网控股股东山东国创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也将Q房网完全剥离。

    2023年8月,老牌房地产中介中原地产发布通报,“近年来,房地产行业极为不景气,各大开发商资金链破裂陆续爆雷,难以正常支付中原集团及旗下相关公司的销售佣金,造成公司连续的巨额巨亏,经营步履维艰”,中原地产提到,开发商、代理商仍未支付上海中原的佣金超过10万元。

    1月30日,我爱我家发布2023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巨亏额在7.5亿至8.5万元之间,而2022年同期为巨亏3.06万元。



    装修行业步入存量消费时代

    贝壳研究院督查数据显示,2023年有家装需求的消费者中,从家装房子类型来看,二手房占比58%左右。而城市基态越高,二手房家装占比越高,一线城市中,二手房家装占比超过75%,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这一比列也分别超过了56%和60%。

    贝壳研究院预计,存量房带来的家装规模在逐渐扩大,并将在未来逐渐替代房子家装。

    一方面,存量消费时代下装修行业并购频发。

    2023年10月,贝壳宣布与爱空间签署股权竞购合同,竞购完成后,爱空间将成为其全资附属公司。这是继2022年4月全资竞购圣都装修后,贝壳在装修行业的第二大竞购。

    据悉,2023年1月8日,上海建发股份通过现金形式合同竞购红星美凯龙家饰集团不超过30%的股份。11月,金隅集团竞购竟然之家部份股权并宣告共同加码整装。当月,“美的系”斥百万元拿下顾家家饰控股权,成为家装行业历史上金额最大的股权出售案。

    另一方面,遭到房地产复工、销售等诱因的影响,装修行业增长高于整体消费复苏。国家统计局披露的国民经济数据显示,与家居消费相关的家用家电、家具类、建筑及装饰材料类三类商品2023年1—12月环比下降0.5%、2.8%、-7.8%。

    艾瑞咨询报告觉得,随着住房由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过渡,装修行业也将面临塑造,预计行业增速将逐年略微收窄。但未来五年,装修行业增速仍然会低于GDP。预计2025年,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7802万元。



    写字楼房租回到六年前

    2024年仍有供应“洪峰”

    2023年,写字楼以创纪录的“高空置率”与“低房租”重回公众视野。

    各大机构的统计数据无一不反映着写字楼市场的冷却程度。四大一线城市的空置率几乎都来到了近两年的最高水平。世邦魏理仕数据显示,2023年底,上海、上海、广州及佛山优质写字楼办公市场的空置率分别为21.7%、19.8%、18.2%以及20.9%。其中,上海写字楼空置率达到2009年底以来最高水平。一些传统的办公区域,如五道口、金融街、中关村、燕莎、王府井等区域全年房租下跌靠前。广州、深圳的写字楼房租水平更是降至六年最低。

    以上海和北京为例,北京写字楼的净吸纳量(新租面积+扩租面积-退租面积)早已连续两年下滑。戴德梁行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北京写字楼市场净吸纳量为39万平方米,而2022和2021年这一数字分别为63万平方米、142万平方米。近乎成倍地削减。

    上海的情况类似,第一太平戴维斯数据显示,2023年,上海乙级写字楼市场净吸纳量不到22万平方米,创近六年新低。

    大量新增的写字楼供应是空置率上升的诱因之一。戴德梁行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全年入市办公建筑规模达155万平方米,而当初的净吸纳量仅为供应量的四分之一。

    广州一位办公园区的招商人员告诉经济观察报,2023年,他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每晚跑顾客,跑顾客并非发展新的顾客,而是维系现有顾客。“尤其是快到期的顾客,’留住’是终极目标”。

    一位五大行写字楼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以价换量”是导致房租下行的最大诱因。对住户而言,现有顾客的续约是重中之重,住户不惜以减少房租、延长免租约为代价,由于现今流失了顾客,就很难弥补回去。

    但是,写字楼住户还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和更大的房租压力。戴德梁行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预计还将会有70万平方米的乙级写字楼供应入市。未来五年,上海写字楼市场也将迎来百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其中40%都集中在2024年入市。



    民营民企困扰

    随着房地产市场下行,流动性风险开始向优质民营民企和混和所有制民企漫延,旭辉和远洋的公开债先后展期,部份国国企也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压力。假如短期内市场仍未能触底下降,风险面势必进一步扩大。

    而随着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确立,原有高周转模式已不复存在,对民企投资周期的考验更大,尤其是国企,未来生存环境将愈加艰难。

    一位TOP20民企人士表示,无论是保障性住房建设,还是城中村改建,在多数城市,改建和建设主体只能是央企或国企,仅有少部份城市国企可以参与建设。

    据经济观察报了解,部分房企早已逐渐将重心转向多样化业务,降低在房地产开发领域的投资权重,随着房地产市场持续震荡,国民企占比持续上升,办公、商业、长租、物流、物业和代建等多样化业务成为未来国企赖以生存的基础。

    一位出险民企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其所在公司的日常营运费用,除一部份来自零星销售和预收款放款,主要借助多样化业务现金流,“虽然不多,一年只有上亿的收入,但总部运转就靠那些钱维持”。

    对出险民企来说,目前最大任务是保交楼,另外就是探求新业务作为变革方向。但因为之前所有的资源和重心都倾向于开发业务,多数民企的新业务并不成熟,这一定程度降低了变革难度。

    而没有出险的民企,一方面须要继续和国国企在农地市场厮杀,另一方面,部分房企也在找寻新的出路,例如参与开发国国企或城投公司拿下的农地,或通过带资进场发展相对较重的代建业务。

    -END-
    免费发布、查看便民信息
    一起来评论区留言吧!
    海宁人网免责声明
    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等均受到法律约束与保护。 2、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3、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 5、系统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收藏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海宁人网【官网】 ( 浙ICP备2021025514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8102000940号

    GMT+8, 2025-5-13 12:03 , Processed in 0.082495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