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8-19 01:12:06
|
查看: 1337 |
回复: 0
“没有见过凌晨2点的夜空,不足以堪称年轻人”,这是27岁的重庆男子唐羽(化名)的口头禅。18岁中学毕业后,她就没有在凌晨2点之前睡过觉,上网、刷剧、看峰会……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刻,都是她自己的狂欢时分。10年通宵出来,她的身体不断发出警示:刚开始只是时常觉得疲乏,后来抵抗力有些增长,现在身上竟然长出了老年斑。
春去秋来,潮涨潮落,花开花谢,夜去昼来……生物甚至自然万物的行为都按一定的周期和规律在运行。如果人们不按生物时钟作息、生活和工作时,工作效率会很低,而且都会罹患各类癌症。
令人担心的是,很多年轻人与唐羽一样,或工作太多不能晚睡,或娱乐太多不想晚睡,习惯用牺牲睡眠拉长晚上的时间。事实上,长期通宵除了容易长出影响逼格的老年斑,还会引起肥胖、脱发、记忆力下降、视力增长、干眼症,以及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甚至老年痴呆的风险。而且,熬夜是年轻人身亡的三大导火索之首,其害处比想像的大多了。因为不良生活习惯,年轻人突发肝病的新闻比比皆是。
一方面是各类善意的提醒,告诫生活方式不能和身体内部的“计时器”作对;另一方面,不少人仍然我行我素,罔顾生物钟的存在。毫不夸张地说,年轻人不懂健康生活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锻炼不够、睡眠不足、作息不规律、膳食不合理、深夜撸串喝大酒……成了“无知者无畏”的年轻人的生活作息常态,这样的生活虽然真的离“健康”有点远。
年轻人不懂怎么健康生活,固然是众多诱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健康教育没有成体系无疑负有不可推诿的责任。从小、从家庭就没有抓起,对健康的认识多是从保护双眼、减少肥胖、保证净高等外在、显性的标准进行评判,没有触碰健康教育的深层次问题,即健康是一种生活方式或则生活习惯。中学时期,学校和中学生的精力主要集中在考试,对于健康教育常常无暇顾及或简单敷衍,使得中学生的健康意识与习惯养成不足。
上了学院,本可以好好“补课”,但松了一口气的大学生们常常一“懈”千里,变成“脱缰的野马”,很难进行约束管理。尤其是在网路态势凶狠的情形下,让机不离手的中学生放下手机迈向操场殊为不易。此外,高校大多不大注重健康教育工作,翻翻多物理校印发的各类文件以及发展规划,基本上都没有提到健康教育,大部分院校也没有健康教育的宣传和主题活动。
正是基于这样的严峻现况,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中学健康教育提出的工作要求,加强院校健康教育,提高院校中学生健康素质和体质健康水平,2017年教育部就印发了《普通高等中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举办院校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还从健康生活形式、疾病防治、心理健康等方面给出了具体指导。
“每天锻练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教会中学生健康生活,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提升中学生健康素质,让“健康”成为年轻人的生活准则和追求,依然任重而道远。
-END-
免费发布、查看便民信息
一起来评论区留言吧! |
海宁人网免责声明
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等均受到法律约束与保护。
2、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3、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
5、系统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