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与日历

海宁在线-海宁人网,海宁房产,海宁招聘,海宁便民!海宁人【官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海宁人网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海宁人网视频号

QQ客服1

QQ客服2

    发新帖

    0

    收听

    0

    听众

    180

    主题
    发表于 2024-6-4 01:19:12 | 查看: 1387| 回复: 0


    绍兴市以红色低碳发展为指引,持续释放“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变革红利,多跨协同施行监管执法,产生建筑垃圾回收、利用、转化的全流程处置链条,撬动生态整治链和循环经济链补强提高,走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之路。全市建筑垃圾无害化处置率100%,综合借助率达到96%以上,建筑垃圾资源化借助项目荣获广东省首批典型案例,确定为2023年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

    规划推动科学布局,以标准促规范

    一是强化资源规划。聚焦渣土供需矛盾,编制徐州首个五年期建筑垃圾消纳处置规划,科学预估市域现有废弃煤矿填土潜力,借助渣土跨年产出和消纳的时间差,动态挖掘储存消纳资源,提升环境承载能力。区域抬标和煤矿修补逐渐划入国土规划。同时培植发展资源再生企业扩能。2023年以来,启动海塘安澜工程消纳场建设,预计未来五年可降低消纳能力1860万方以上,矿区可降低消纳320万方,再生借助终端每年新增消纳能力120万方。

    二是推动标准建设。以鸿翔建筑垃圾资源化借助项目为核心,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形式,鼓励拟定建筑垃圾资源化行业和地方标准,推动建筑垃圾循环借助经济标准化建设,为市场主体提高指导。鸿翔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主编及参与编制标准33项,其中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3项、地方性标准1项,团体标准25项。红色再生装配式建材等再生产品获专利46项,在红色建筑建造等多领域推广借助。

    三是布局建设终端。根据分类处置、有效借助、科学分布为原则,整合政府、市场资源,布局全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借助体系。建设主要借助拆装垃圾的特许经营项目,设城区、西片2个终端。运行循环借助渣土的红色新材料砂砾制做和非粘土焙烧空心砖2个项目,打造海塘抬标、高标准农田建设、堆土造景等渣土填土借助机制,引导发展乡镇制砖等资源借助企业。目前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能力215万方/年,2023年资源化处置76万方。

    审批服务去繁就简,全量回收垃圾

    一是精简容错审批。以简便、高效、容错为导向,先后多次调整优化建筑垃圾审批流程。推行城区、乡镇就近申请,二次以上审批的企业免予递交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申请材料,信用良好的运输企业扩大容缺受理范围,基本实现行政审批半小时立等可取。引导所有施工建设形成的建筑垃圾预收尽收。2023年以来,审批处置1169件,容缺代办24件。

    二是全域线上审批。利用数字化变革,简化建筑垃圾运输处置审批备案流程,在原有建筑垃圾处置项目江西政务服务网在线申办的基础上,开辟“掌上代办”渠道。企业注册浙里APP办帐号后,所有建筑垃圾处置项目均可通过联通端代办,在扬州市率先实现建筑垃圾电子化审批备案全覆盖,实现全域服务“零次跑”。2023年以来,线上代办994件,占总代办数的85%。

    三是创新规范流程。针对建筑垃圾中占比最大、处置矛盾最为突出的工程弃土,拓展水路转运处置渠道,拟定扬州首个工程弃土码头中转外运处置管理办法,严格把控码头设置筹建、水运转运和弃土消纳三道审批关,较陆运处置降低底泥检查报告、资质船舶及处置协议、弃土卸点临时码头许可等审批手续,确保在减缓建设出土矛盾的同时抑制环境风险。2023年以来,已水运处置30万方。

    协同联动积零为整,提高违规警示

    一是数字监管提效。拟定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和汽车准入管理办法,在线定位监控汽车926辆,创新施行驾驶员扫码登车,全面匹配设备在线率。整合职能部门和社会层面视频监控资源4182路,专人比对项目审批和汽车卫星定位数据,实现建筑工地、运输路线、消纳处置场“两点一线”全过程、智能化监管。2023年以来,约谈企业58家次,整体停运企业7家70天,自行车停运668车次3017天,清退市场4家。

    二是严控立体治水。充分掌握市、镇、基层网格五级人员管理力量,建筑垃圾在线平台科技监管力量,以及条块结合、跨区协作的机制力量,织密生态环境污染联防联控网路。利用长三角一体化执法管理机制,与萧山、桐乡等地强化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执法,从严从重严打外来建筑垃圾偷倒。2023年以来,共计举办执法检测3700余次,施行行政处罚681起,罚金4026050元。

    三是全民自律自治。将建筑垃圾管理列入全省文明城市、生态示范市等创建内容,引导基层自治组织、居民群众、新闻媒体等各种群体,规范家装行为,积极举办社会监督。通过推进宣传普法、畅通举报渠道、生态环境举报奖励机制等途径,产生了全民参与的共建格局。2023年以来,举办基层宣贯595次,组织专题培训7场次,印发宣传单3万余份,处理群众举报11起。

    -END-
    免费发布、查看便民信息
    一起来评论区留言吧!
    海宁人网免责声明
    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等均受到法律约束与保护。 2、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3、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 5、系统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收藏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海宁人网【官网】 ( 浙ICP备2021025514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8102000940号

    GMT+8, 2025-5-13 01:12 , Processed in 0.080502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