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与日历

海宁在线-海宁人网,海宁房产,海宁招聘,海宁便民!海宁人【官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海宁人网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海宁人网视频号

QQ客服1

QQ客服2

    发新帖

    0

    收听

    0

    听众

    29

    主题
    发表于 2024-12-5 10:17:17 | 查看: 1041| 回复: 0 来自 上海市 腾讯云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AI 换脸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人工智能应用,给人们带来了新奇体验的同时,也滋生了一系列法律问题。其中,利用 AI 换脸技术伪造他人的脸进行恶搞是否构成侵权,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今天,从司法局的角度出发,结合具体案例以及相关法律条文,为大家深入剖析这一行为背后的法律真相。
    一、法律依据




    首先,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对于人格权的保护有着明确且详细的规定。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条规定:“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 其中,肖像权作为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 AI 换脸恶搞行为密切相关。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这一法律条文清晰地表明,利用 AI 换脸技术伪造他人肖像并进行恶搞,极有可能侵犯他人的肖像权。



    此外,从名誉权的角度来看,如果 AI 换脸恶搞行为导致他人的社会评价降低,损害了他人的名誉,也可能触犯民法典中关于名誉权保护的相关规定。例如,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如果通过 AI 换脸制作的恶搞视频或图片包含侮辱性、诽谤性内容,使公众对被恶搞对象产生负面评价,那么就构成了对名誉权的侵犯。
    二、案例分析

    案例一:侵犯肖像权的 AI 换脸恶搞




    某网络博主为了吸引流量、博眼球,利用 AI 换脸技术将一位知名女演员的脸替换到一段搞笑视频中。在视频里,该女演员的脸出现在各种滑稽、尴尬甚至带有侮辱性的场景中,视频被大量传播,点击量迅速突破百万。



    这位女演员在发现自己的脸被恶意换脸恶搞后,深感自己的形象和声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于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该博主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规定,该博主未经女演员同意,利用 AI 换脸技术伪造其肖像并用于搞笑视频制作,且该视频具有丑化、侮辱性质,明显侵犯了女演员的肖像权。同时,由于视频的广泛传播,导致女演员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受损,社会评价有所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其名誉权。最终,法院判决该博主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删除相关视频,并赔偿女演员的精神损失费、经济损失以及因维权而产生的合理费用共计数十万元。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利用 AI 换脸技术进行恶搞,只要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且对其肖像进行了不当处理,导致其人格权益受损,就构成了对肖像权甚至名誉权的侵犯,侵权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案例二:AI 换脸用于商业广告恶搞引发侵权纠纷




    一家小型广告公司为了推广一款新的饮料产品,在制作广告时,采用了 AI 换脸技术将一位网红的脸替换到广告主角身上。在广告中,网红的脸被配上了夸张的表情和台词,与该网红平时的形象和风格大相径庭,广告的整体风格带有恶搞性质,目的是通过这种新奇的方式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网红得知后,非常愤怒,认为该广告公司的行为严重侵犯了自己的肖像权和商业形象,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了负面影响。网红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广告公司停止播放广告,公开道歉,并赔偿巨额损失。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依据相关法律条文指出,广告公司在未获得网红同意的情况下,使用 AI 换脸技术将其肖像用于商业广告恶搞,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网红的肖像权,还因为商业广告的广泛传播性,对网红的商业价值和声誉造成了严重损害。广告公司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肖像权保护以及商业活动中合法使用他人肖像的规定。最终,法院判决广告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在各大媒体平台上公开道歉,并按照网红的实际损失和预期可得利益计算,赔偿了高额的赔偿金。



    这个案例表明,在商业领域中,利用 AI 换脸技术恶搞他人肖像用于广告宣传等商业目的,更是严重的侵权行为,因为它不仅涉及到个人人格权益的侵犯,还涉及到商业利益的损害,侵权方需要承担更为严重的法律后果。
    案例三:AI 换脸恶搞视频在社交媒体传播引发的名誉侵权




    几个年轻人出于娱乐目的,利用 AI 换脸技术将他们同学的脸替换到一段恶搞视频中,视频内容包含一些低俗、侮辱性的语言和场景。他们将制作好的视频发布到社交媒体平台上,在同学和朋友之间广泛传播。



    被恶搞的同学在看到视频后,感到非常羞辱和难过,周围同学和朋友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的名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该同学在与这几个年轻人协商无果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他们停止侵权行为,恢复名誉,并赔偿精神损失。



    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关于名誉权的规定,这几个年轻人制作并传播带有侮辱性内容的 AI 换脸恶搞视频,导致被恶搞同学的社会评价降低,名誉受损。虽然他们可能最初只是出于娱乐目的,但这种行为已经超出了合法娱乐的界限,构成了对他人名誉权的侵犯。法院判决这几个年轻人立即删除视频,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公开道歉,以恢复被恶搞同学的名誉,并赔偿一定数额的精神损失费。



    此案例提醒我们,即使是在非商业、看似娱乐性的场合下,利用 AI 换脸技术进行恶搞,如果对他人的名誉造成损害,同样会触犯法律,承担侵权责任。
    三、重要提醒




    从上述案例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可以看出,利用 AI 换脸技术伪造他人的脸恶搞是存在极大侵权风险的行为:



    一是要充分认识到他人的肖像权和名誉权受法律严格保护。无论是个人、网络博主还是商业机构,在使用他人肖像或涉及可能影响他人名誉的行为时,必须获得他人的合法授权,遵循法律规定和道德规范。



    二是在创作、传播各类内容时,要避免使用 AI 换脸技术进行恶搞或不当处理他人肖像。如果是出于艺术创作、新闻报道等合法目的,也需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确保不侵犯他人的人格权益。



    三是一旦发现自己的肖像或名誉被 AI 换脸技术恶搞侵犯,要及时采取法律措施维护自己的权益。可以先与侵权方进行协商沟通,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如果协商无果,要果断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AI 换脸技术作为一把双刃剑,在为我们带来创新和乐趣的同时,也需要在法律的框架内合理使用。我们必须增强法律意识,尊重他人的人格权益,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合法、文明的网络环境和社会环境。



    大家对 “AI 换脸技术伪造他人的脸恶搞是侵权吗?” 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或者疑问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让我们共同探讨这一与现代科技和法律密切相关的重要话题。
    海宁人网免责声明
    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等均受到法律约束与保护。 2、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3、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 5、系统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收藏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海宁人网【官网】 ( 浙ICP备2021025514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8102000940号

    GMT+8, 2025-8-14 14:22 , Processed in 0.083008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