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与日历

海宁在线-海宁人网,海宁房产,海宁招聘,海宁便民!海宁人【官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海宁人网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海宁人网视频号

QQ客服1

QQ客服2

    发新帖

    0

    收听

    0

    听众

    180

    主题
    发表于 2024-5-21 15:40:59 | 查看: 1646| 回复: 0


    ■计迎春

    2021年7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七次全省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普”)数据显示,我国的初婚年纪出现显著延后,且延后速率大大推进。平均初婚年纪在2010—2020年间下降了3.8岁,达到28.67岁,其中女性超过29岁,男性接近28岁。与此相应的是,我国的婚姻登记量自2014年开始逐年升高,今年全省婚姻登记量仅为683.3万对。

    我国社会正快速从早婚普婚社会向晚育少婚社会变革,这个静悄悄的变化可能就滥觞于过去五到六年间。

    这么,怎样理解这些变化?一方面,传统的中国婚姻必须遵照母亲之命、媒妁之言。知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其精典名著《生育制度》中指出,传统中国婚姻制度兼顾连绵储君和规范性行为的双重功能,并非为了满足个人的感情和欲望。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是对这些传统婚姻的生育目的及功能的最好论述。在父亲包办婚姻风俗下,中国传统社会仍然处于早婚普婚状态,且婚姻与生育的联系高度制度化——婚姻常常意味着生育,生育则基本发生在婚姻之中。另一方面,婚姻亦是对两性关系与社会秩序的规范与约束。非婚性行为被严格限制,且存在显著的性别双重标准。

    新中国创立后,施行了新的《婚姻法》,年青人有了决定恋爱、结婚和结婚的自由。变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快速推动,中国人民仍然珍惜五千年的文化弘扬,传统强势复兴。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马赛克现代性这个本土化的社会学概念来理解现今中国社会传统现代并存,揉合交织的缤纷图景。糅合现代性不仅剩在于宏观社会结构中,也彰显在微观日常生活中。传统现代之间有着复杂多变又极富创新性的互动和转化机制,其组合在不同人群、地区和维度等方面具有差别性和不均衡性,因此可能在不同社会群体间蕴育潜在的矛盾和冲突,比如代际、两性、城乡市民间不同的婚姻和性别观念。

    在马赛克现代性理论概念的指导下,过去五年里我们对北京市人民广场相亲角进行了参与式观察,并采访了42位为孙辈相亲的妈妈。我们发觉,男女双方的父亲在对待传统婚姻规范、非传统亲昵关系以及生育的心态上具有传统现代糅合的态势,并呈现出十分鲜明的性别维度。

    我们发觉,约半数父母希望儿子一定要成亲。为独生女相亲的卫姐姐就觉得,男女离婚是人生自然规律,“女为阴,男为阳,为了阴阳平衡一定要结合的”。不少父母非常是男方父母则开始反省,觉得不应当为离婚而离婚,相爱、幸福、陪伴、合适等才是离婚的前提,不离婚也可以是一种选择。华叔的儿子四十多岁,被相亲角的父母们觉得早已超过最佳生育年纪,而受奚落没有离婚的价值。华叔若有所思地说:“我认为人生假如没有婚姻,似乎也不缺了一段哪些。”

    孙大娘家境充裕,有多套间产,独生女收入可观。她希望儿子不要由于外在社会规范的压力“随便”结婚,“碰到喜欢的就离婚。”“想结就结,不想结就不结。”如果之后嫌母亲老爸烦了,就让儿子迁往自家其他的房屋里住。她对母亲讲:“你的家人是支持你的,我和你妈妈就你一个女儿。”卫大叔则觉得经济独立、名下有房的儿子既有离婚的自由也有结婚的自由,“你有勇气结,你也有实力离。”

    相对于男方父母,女方父母常常更指出生育的重要性。一些女方父母直接将女人的学历和情商、优良基因弘扬与生育、孩子照顾及受教育程度等联系上去。陶爷爷将生出“合格”的高情商孩子作为目标,说男方的中考成绩、智力是父亲择偶的“唯一标准”。来自西北的柏奶奶为独子相亲,她说:“人必须完成一生的使命,要传宗接代。”

    女方父母对生育的过份看重导致不少女方父母的强烈不满。为独生女相亲的许姐姐坦承,不少女方寻偶者年纪越大,反倒要求男方年纪越小,这是对男性的“物化”。

    为“90后”大儿子相亲的周叔叔十分抵触同居,觉得对于自己这样的“传统家庭”来说,同居“对女宝宝是败笔”。相比较而言,一些女方父母在这个问题上似乎更为乐观,也有少数北方父母掏出了双重标尺。窦哥哥为独生子相亲,一方面,他觉得已婚同居、未婚生育,都是人的正常需求,另一方面,他又觉得有过同居经历对男孩的伤害是最大的,女孩倒无所谓。这儿折射出一个性别现实:在性关系、性行为上,男女遭到双重标准的衡量,并且在现实的婚姻市场上,女方的衡量常常比男方的衡量更有杀伤力。

    总体而言,传统普婚普育规范早已出现了很大松动,人们对非传统亲昵关系和性行为的心态也显得更为宽容,呈现一种传统现代揉合并存且具有鲜明性别模式的缤纷图景:男方家庭对于不婚不育更为宽容,女方家庭对于传宗接代更为执著;女方家庭对性行为和同居更为开放,而男方家庭则更为迟疑审慎。这些传统与现代观念在男女双方家庭及男女两性头上的差别性和不平衡性,可能正是适龄男女作出离婚或则晚育甚至不离婚决定的微观文化机制。

    中国社会从早婚普婚社会步入晚育少婚社会的四环动力机制也许正在渐渐浮现:从离婚成为个人选择,到男性的经济独立和原生家庭的支持,再到男女双方价值观念的性别差别。这个四环逻辑链条共同影响了当代年青人的婚育或则不婚不育的决定。

    在这儿,我们须要阐述的是,经济独立并没有引起男性的不婚,经济独立致使女人有能力拒绝步入没有感情的婚姻,也使他们有能力走出不幸福的婚姻,“有勇气结,也有实力离”。

    而导致离婚率和生育率不断攀升的导火索是男女双方在婚育、性别等方面的观念差别。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提升我国的离婚率和生育率,就必须大力推动性别平等观念,使男女双方在性别平等的公路上相对同步前进,在取得一定共识的基础上平等交流,此举利国利民利家利己。

    (作者系北京学院社会大学院士、中国社会学会家庭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END-
    免费发布、查看便民信息
    一起来评论区留言吧!
    海宁人网免责声明
    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等均受到法律约束与保护。 2、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3、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 5、系统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海宁人网【官网】 ( 浙ICP备2021025514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8102000940号

    GMT+8, 2025-5-13 05:11 , Processed in 0.091856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