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4-29 01:16:28
|
查看: 1938 |
回复: 0
由浙江大学、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海宁市共同申报的浙大海宁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教科人产城”一体化发展模式荣获2023年度浙江省改革突破奖银奖!这是浙江大学首次获得该奖项!
浙江大学与海宁市自2013年共建国际校区以来,在合作办学、人才交流、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战略咨询、区域服务等方面亮点纷呈,创造了“教科人产城”一体化发展的校地协同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以大学国际化促进城市国际化转型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4方面改革需求
5方面改革举措
建设我国第一个“国际校区”,与英、美一流高校共建中外合作机构,与全球46所高校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共建11个国际研究中心,打造“面向全球、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创新高地,将国际校区打造成为汇聚名校教育资源、国际创新资源、国际人才资源的教育科技创新资源聚集高地。
成立海宁国际合作教育发展办公室,推动建立产教融合育人、校企协同创新、知识产权国际交易中心等校、企、政协同创新载体;全方位激发大学、企业、政府的协同创新活力,立项81个协同创新项目,实施91个产学研合作项目,服务本地企业200余家。
实施海纳英才汇聚计划,采用“兼聘、互聘、移聘”等柔性方式,引进由7名院士引领的150余名高水平人才;相应创设9个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创平台,引入设立23家高水平研发机构;建立人才专项资金、人才科创集团等全链条服务体系,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海宁围绕校区优势学科布局新兴特色产业,重构“241”新兴产业体系;设立鹃湖梦想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创投基金35亿元,催生超100亿生物医药产业,直接带动做强超500亿泛半导体产业;打造环浙大创新带,建设生命健康、电子信息等产业基地。
以大学国际化推动城市国际化转型,围绕浙大国际校区建设国际人才社区,布局国际医学中心、建设文化体育新地标、完善公共服务网络,数字赋能建设云上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开通国内首条县域建设运营的城际铁路,创造“杭州与海宁”同城效应;构建杭海科创走廊,开展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长期居留审批等试点改革,全方位建设宜学宜居宜业的国际化品质城市。
4方面成效成果
自国际校区入驻以来,海宁市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百强县排名从22名上升至11名,获评全省营商环境企业满意度综合10强,入选第1批省级创新深化试点,全省“创改开”获五星评价。
助力浙江大学国际声誉与全球影响力显著提升,浙江大学被认为是全球进步最快高校之一。
国际校区四届毕业生广受世界名校青睐,深造录取率90%,世界TOP20名校录取率76.9%,均领跑全国,引育博士(后)人才超千人;海宁高层次人才总量、新增高技能人才、大学生总量连续3年全省领先、嘉兴第一。
海宁位列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全国第7、浙江第1;“241”产业集群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累计孵化高新技术企业47家,培育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27家。
2022年9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联合印发《浙大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建设方案》;吸引海内外众多代表团前来访问交流,相关经验得到广泛推广。
2023年12月1日,时值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之际,浙大海宁国际校区作为唯一的高校形象入选《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特种邮票。
-END-
免费发布、查看便民信息
一起来评论区留言吧! |
海宁人网免责声明
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等均受到法律约束与保护。
2、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3、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
5、系统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